新闻报道


2023年4月20日,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会议并发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


     


中方强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紧迫,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有关国际机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各方所提交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战略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7度,但实际到位政策却指向2.5度温升。这表明全球落实《巴黎协定》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说明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差距关键在于落实承诺与务实行动,根本原因在于转型不够、技术不足、实施手段支持没有到位,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推动各国兑现现有承诺,而非空谈更高雄心与目标。
中方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动承担同发展阶段和国情能力相符的义务,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部署、新能源汽车发展、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中方将与各方共同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中方表示,将全力支持阿联酋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推动各方履行承诺,通过全球合作加速转型创新。发达国家应切实落实自身减排承诺和率先减排义务,为发展中国家落实目标提供相匹配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支持。
论坛由美国发起,美国总统拜登致辞,COP27主席国埃及总统塞西、COP28主席国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来自2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和部长级代表出席论坛,会议由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主持。

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代表参加。

内容源自: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PfhZQr2S924SbyIlYi2aZw

协会简介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实现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快速经济增长,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代价。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和国际能源安全的战略考虑,中国在能效提高、资源利用和经济结构等方面需要迫切做出调整。为建立一种长效的市场机制来解决上述问题,2011年3月份“十二五”规划里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场。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有关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会议,确定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重庆、湖北和深圳为7个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家行业组织来加强行业自律和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北京国际碳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一家中介机构来聚集行业力量和完善金融市场要素。为此,在北京市金融局的支持下,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中国主要的碳排放企业、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等于2011年初发起成立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英文名:Beijing Green Finance Association,缩称:BGFA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是中国碳减排行业的第一家同业组织。 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代表行业企业,围绕中国碳市场、北京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建设,参与国内碳减排市场的机制设计和规则制定,为会员企业提供一个业务实践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促进市场繁荣,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国际国内交流,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碳减排行业的同业组织。 协会将主要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决策咨询、培训教育和交流活动等工作,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
协会活动
2022年9月28日和30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和纽约两地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办,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承办。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中美气候金融合作与发展”,来自中美两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全球气候治理、绿色发展、环境信息披露和碳市场等领域进行了坦诚热烈地对话,积极寻求气候金融合作。 开幕致辞中,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大卫·桑德罗,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均表示,在当前中美关系遇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此次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美全球气候治理合作,迎接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和美国前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分别做主旨发言。刘燕华指出,美国不会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降低生活水平和消费方式,中国也不会因应对气候变化而放弃发展;世界正经历去化石能源的转折期,中美的能源结构和国情迥异,需要创造条件加强气候合作,寻求共识、增进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进。 托德·斯特恩肯定了中国为实现全球温升1.5℃控制目标做出的积极贡献,指出为确保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美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俄乌冲突让更多国家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虽然当前国际关系局势复杂,但中美关系仍非常重要,且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建议成立工作小组,克服困难,开展对话,寻求合作路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随后的对话环节中,中美双方代表共同深入探讨了“中美国内气候行动”、“中美企业合作支持第三方国家绿色发展”、“中美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合作发展”以及“中美碳市场和碳定价的合作发展”等四个议题。 中美气候政策与行动各有侧重 在“中美国内气候行动”议题中,美国前气候变化特使乔纳森·潘兴详细介绍了美国总统拜登今年签署通过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计划支出7390亿美元,其中3690亿美元将用于清洁能源、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市场化推广运用,并配合相关政策和融资工具,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增效。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志轩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正在积极构建“1➕N”政策体系。中国于2021年9月和10月分别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作为“1”的顶层文件,“N”政策体系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创新、财政、绿色金融、生态碳汇、统计核算、干部培训等碳达峰支撑保障方案。 在嘉宾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甲烷排放治理、绿色金融、绿色保险、新能源创新、绿电替代、碳中和政策实施等分享了政策与行动进展和发展方向。 中美企业可以共同合作支持第三方国家绿色低碳发展 在“中美企业合作支持第三方国家绿色发展”的议题中,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广彬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链优势,中美两国企业通过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可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光伏产业链供应韧性和稳定性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符合中美两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教务长、能源与环境政策教授凯丽·西姆斯·加拉格尔通过投资分析发现,本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能源领域投资的71%投入到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领域,22%投入到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水电和核能领域,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正快速增长;美国在支持第三国清洁能源发展投资方面尚未形成规模,中美两国在此领域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两国可以在海外投融资政策上相互借鉴,共同投资扶持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嘉宾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绿色发展、绿色贸易、贸易壁垒、新能源投资、碳关税等话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分析了中美合作当前的主要症结所在,表达了双方深入合作的良好愿景。 中美亟待统一气候信息披露标准 在“中美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合作发展”议题中,杜克大学法学院、科林·布朗法律实践特聘教授萨拉·布卢姆·瑞斯金坦言中国气候投融资领先美国,中美可以在气候投融资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协调和统一,将披露标准化,打通资金流向可再生能源创新领域的路径,同时也有益于提升投资回报率和增强社会效益。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马骏介绍了G20绿色金融工作组出台的G20绿色金融路线图、可持续金融分类学、支持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建设以及设立G20绿色金融论坛等成果。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不断细化完善碳计量、风险评估、净零排放目标和实施路线图等。 在嘉宾对话环节,专家学者还就ESG标准制定、碳排放模型设计、碳会计、碳资产计量、碳排放监测、碳数据采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中美碳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在“中美碳市场和碳定价的合作发展”议题中,美国环保协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苏茜·克尔指出,中国碳市场建设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非常关键。苏茜女士总结了新西兰碳市场和加州-魁北克碳市场的发展建设经验,认为中国碳市场建设需要重点关注配额拍卖、形成合理碳价、制定碳市场长期发展规划、构建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详细介绍了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情况,全国碳市场采取了基于碳强度的基准值法来分配碳排放配额,目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企业并圆满完成了第一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履约,后期将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同时全国碳市场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日常监测,不断丰富参与主体等。 在嘉宾对话环节,专家学者还就碳披露数据质量、法律法规建设、碳监测科技支撑、配额分配、惩罚机制、碳市场互联互通、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等话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 本次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讨论了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点问题,汇聚各方智慧,共同识别挑战及风险,共同探索行动计划,不断增进双方理解与交流,扩大双方共识,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解决方案。中美双方代表均认为这样的对话应继续进行下去并期待下一届对话会议的召开,相信未来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平台将成为中美增进互信、增加互动、扩大交流、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
专委会
     碳减排涉及面广泛,涵盖了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特性不同,减排工作千差万别。为了推动各主要行业企业自律,强化各主要行业企业自身温室气体核算、碳资产管理等能力建设,同时代表行业企业提出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拟分阶段适时成立十大类别专业委员会:
中碳指数体系

电话:010-6629576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院1号楼5层 邮编:100032
京ICP备13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