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七届地坛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是“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心建设、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副司长蒋兆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洪,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琓,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亚洲开发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SDCC)顾问吕学都,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汝川,北京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朱戈,以及来自中国碳市场的知名专家、中外低碳企业与能源公司、金融投资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代表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论坛是国家发改委“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的指导下,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共同主办,北京环境交易所(环交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北京)中心共同承办,并由多家单位协办。会议内容聚焦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建设,涵盖了全国碳市场发展、低碳发展实践、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
《巴黎协定》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的最新成果,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做出了框架性安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去年发布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些都表明,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世界各国面对环境恶化应有的策略选择,也是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2013年以来,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相继开市并进展顺利。今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碳市场工作,旨在协同推进碳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同时,为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勇副主任“发挥试点地区对非试点地区帮扶作用”的指示,深圳、北京、重庆、上海等试点地区相继建立了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为保障全国碳市场顺利启动发挥建设性作用。
论坛期间,深圳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签署了国内首笔碳配额场外期权合约,交易量为2万吨。交易双方以书面合同形式开展期权交易,并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监管权利金与合约执行工作。碳排放权场外期权交易为碳市场交易参与人提供了一个提前锁定交易价格、防范价格风险、开展套期保值的手段,是碳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一方面,期权交易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多样化的风险规避手段,有利于碳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和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场外期权交易的开展也可为未来开展碳期货等创新交易摸索经验。此次签约是碳市场又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尝试,也是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华璟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太铭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也在论坛上完成了国内首单碳配额结构化产品签约,首期产品规模为6万吨北京碳排放配额。双方借鉴了金融市场的成熟模式,签约通过回购式融资 选择性购买的复合型方式开展协议交易,既满足了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也满足了碳资产管理中的融资需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意义,双方希望通过这项合作探索出一条将碳交易与节能减排投资有机融合的思路。论坛上,环交所与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碳资产开发和管理、碳交易、碳金融和低碳发展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论坛期间,环交所还发布了“北京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平台移动APP应用2.0版本”。该款APP是基于中国产权行业领军机构--北京产权交易所搭建的“北交互联”平台开发而成,功能齐备、内容丰富,可为未来全国碳市场提供远程开户、在线交易、实时查询等技术支撑,并为进一步升级预留了接口和空间。
环交所在论坛期间推出了“你减排,我买单”减排量公益认购活动。“自愿减排量对接认购”是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全国低碳日子项目的活动之一。活动内容是开展自愿减排量的对接洽谈和公益认购。一方面,向控排企业展示和推介自愿减排项目,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服务,帮助控排企业寻找优质减排项目和以最小成本实现减排;另一方面,通过减排量公益认购,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中来,通过公益行动,宣传碳减排知识,凝聚低碳力量。
经过七年的积累和沉淀,地坛论坛已经发展成为聚焦中国低碳发展与碳市场建设的年度盛会。2016年第七届地坛论坛为政府与企业搭建起了独特的沟通桥梁,推动坦诚、开放与创造性的交流对话,凝聚共识,促进合作。